导语:7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阳光体育”暑期实践团队奔赴标里镇吕庄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乡村儿童素质教育需求,通过舞蹈、篮球、武术等特色课程,为孩子们暑期生活注入活力,也让队员在基层践行青春担当。
关键词:阳光体育 素质教育 特色课程 支教
初抵校园:未知里开启新篇
7月2日清晨,实践队队员带着教具与期待抵达吕庄小学。校园里,老旧的教学楼、简洁的操场,已围满好奇张望的孩子。“第一次以‘老师’身份走进乡村课堂,既盼着传递知识,又担心能否适配孩子们的需求。”实践队队员、体育教育专业的黄成龙坦言。
备课阶段,难题浮现:舞蹈课需适配音乐设备,篮球课要兼顾不同基础孩子,武术课担忧动作规范度。“老师,我们来帮你们搬音箱!”四年级学生说道,这份质朴支持,让队员明白支教是双向温暖的奔赴,更坚定了做好教学的决心。
舞蹈教室:律动里的蜕变
舞蹈课上,队员王如意身着队服,用童趣比喻教拉丁舞:“胯部像轻轻晃的秋千,放松摆动~” 起初拘谨的孩子,渐渐跟上节奏,裙摆随律动扬起。课间,总有小手拉住王如意:“老师,明天教新动作吗?” 从忸怩到自信,孩子们在舞步里解锁勇气。
队员王如意带领孩子练习拉丁舞。(安徽师范大学 管海淇 提供)
篮球操场:汗水里的突破
篮球场上,黄成龙蹲着为运球姿势错误的小浩纠正:“手指像抓蝴蝶,轻贴球面。” 从拍球磕绊到流畅绕杆,小浩的进步,让黄成龙感慨:“他们眼里对进步的渴望,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每一次拍球、运球,都见证着孩子与队员的共同成长。
队员黄成龙指导孩子拍球技巧。(安徽师范大学 张紫怡 提供)
武术场边:坚持中的蜕变
武术课上,宗泽祯带孩子们站桩、出拳,喊着“马步像扎根小树,稳住!” 烈日下,汗珠滚落孩子们脸颊,却没人喊停。课后,内向的小宇递纸条:“老师,我觉得自己变勇敢了。” 简单话语,道出了支教赋予孩子的力量
队员宗泽祯指导孩子们武术动作。(安徽师范大学 管海淇 提供)
啦啦操课堂:活力里的绽放
校园广场上,啦啦操课程成为孩子们释放活力的舞台。队员常秦果儿身着队服,手持彩球,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喊着:“手臂伸直,像飞机起飞,跟上节奏!”一开始,孩子们对啦啦操的手位、步伐十分陌生,动作僵硬又零散。老师便把复杂动作拆解开来,带着大家反复练习。从羞涩胆怯到活力满溢,孩子们在啦啦操的律动中,收获快乐、自信与团队协作力。
队员常秦果儿指导孩子啦啦操动作要领。(安徽师范大学 管海淇 提供)
未完待续:以青春续写担当
我们的行动还在继续,支教仍在进行。这段日子里,吕庄小学的孩子接触到多元课程,队员们也在基层读懂教育的温度。安徽师范大学赴吕庄小学爱心支教团队以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后续将持续深耕课程,让青春力量在乡村课堂发光,为乡村素质教育添彩,让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因这场支教拓宽可能。
作者:管海淇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