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我,敬君品。在《君品谈》中,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与亲人展开真挚而深情的对话,讲述了他作为一名老艺术家的戏梦人生与生命哲思。从“济公”到“爷叔”,从舞台到现实,九旬的他仍坚守表演初心,亦在亲情的理解与回望中,诠释了“家庭”“传承”与“人生本真”。
“戏如人生要真诚,人生如戏莫虚假”
游本昌见证了中国影视的发展。从“济公”的潇洒到《繁花》中“爷叔”的沉稳,每一个角色都刻入观众记忆。而在亲人眼中,最打动人的“角色”,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游本昌。
他对表演有近乎苛刻的执着。在谈及与王家卫导演合作《繁花》时,他直言:“我要的不是金钱,我要的就是精品。”这份坚持不仅塑造了角色的分量,也成为他做人、持家的真实写照。戏中人、人中戏,游本昌用一生践行着“戏要真,人要诚”的信条。
从沉默到理解:一场横跨时光的亲情对话
光鲜的舞台背后,往往有家庭关系的错位与沉默。节目中,子女坦言,在成长的某些阶段,对他的“父亲”角色曾有误解和质疑。这种距离,是很多艺术家庭的共同课题。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次深夜长谈中。那次谈话中,他们直面误解、坦承心迹。游本昌听完亲人的质疑后沉默良久,缓缓说道:“原来我完全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一刻,心结解开,彼此靠近。而在拍摄《繁花》的过程中,“爷叔”与“阿宝”之间似父似师的情感,也让他重新反思了自己的人生角色。艺术照进现实,生活映射角色,从那一刻起,亲情也悄然回归。游本昌说:“家庭和乐是最重要的,大家聚到一块,心往一起想。”这句话,是一位九旬老人对家庭最真挚的愿望,也是他内心最温柔的牵挂。在《君品谈》中,游本昌的后代展现了对艺术的热爱与传承。从孙女童年时即兴演出《贵妃醉酒》,到如今投身戏剧行业,家族中的艺术因子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承下来。这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精神的接力。游本昌演绎过无数人物,但他始终以最真诚的姿态面对自己。他说:“我演了一辈子人,最难演的,是我自己。”而这份“真”,也正是他留给观众、留给家人最宝贵的礼物。
贵州习酒作为《君品谈》联合出品方,始终倡导“以酒崇道,务本为人”。在与游本昌家族的对话中,我们见证了一位艺术大家如何以戏为志、以家为根,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出君子精神的深刻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