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安徽外国语学院创新推出"剪艺传情,以劳育美”剪纸劳动体验课程

2025-05-12 17:22来源:

    

  双导师制赋能非遗传承,产学研融合助力文化振兴

(合肥,2025年5月7日)   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外国语学院项目团队于今日正式启动“剪艺传情,以劳育美”剪纸劳动体验课程。活动特邀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李明莉老师与高校教师组成“双导师”团队,通过“理论+劳动实践+文化传承”的创新模式,与150余名安外学子开启了一场沉浸式非遗劳动教育之旅。  

双导师协同育人劳动教育与非遗技艺共融

课程以“劳动塑品格、匠心传文化”为核心理念,首创“高校学者+非遗匠人”双导师教学模式。外国语学院胡礼盼书记系统讲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脉络、劳动技艺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强调“剪纸不仅是手艺,更是以劳育美、以美润心的文化实践”。李明莉老师则以阜阳剪纸为范例,现场演示“折、画、剪、刻”全流程技法,带领学生亲手制作《五谷丰登》《勤耕图》等劳动主题纹样。留学生们在红纸上雕刻出“镰刀”“麦穗”等图案时感慨:“一剪一刻皆是功夫,劳动之美不分国界!”

产学研闭环设计赋能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本次课程立足“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目标,将阜阳剪纸非遗保护与产业升级需求融入教学实践。学员作品经专业评选后,优秀成果将转化为文创产品,由学院项目团队联合阜阳剪纸工坊推向市场;同时学院与阜阳文旅局加深联系,计划未来将共建实习基地、开发特色非遗课程,为剪纸文化国际化传播储备复合型人才。李明莉老师表示:“高校的学术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让剪纸技艺真正‘活’在当下、走向世界。”  

劳动教育新范式从技能习得到价值引领  

课程特别设置“劳动日志”环节,要求学生记录剪纸过程中的体力与心智体验。来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蒋同学分享道:“剪错一刀就要重头再来,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安徽外国语学院胡书记在致辞中强调:“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通过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过程,培养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创新传承的使命感。”

据悉,该课程是外国语学院“新文科劳动教育矩阵”的首个非遗落地课程,后续将拓展扎染、木雕等非遗劳动课程体系,并联动海外孔子学院开展“中国非遗劳动工作坊”,以劳动为纽带架设文明互鉴之桥。当剪纸的碎屑纷纷飘落,中外学子指尖跃动的不仅是千年纹样,更是一份“以劳树德、以艺通心”的文化自觉与时代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