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蚌埠 >

蚌埠志愿者在行动|为人生终点画上温暖句号

2021-11-19 13:06来源:

92岁的郭大爷已经瘫痪在床上两年多了。最近病情加重,医生暗示家属:来日无多了。

这段时间,郭大爷几乎一声不吭,目光空洞地望着天花板,甚至拒绝进食。在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候,志愿者刘影和王金凤每次来了都会坐在床边,轻声和老人打招呼。老人意识虽然有些不清楚,还是缓缓移动目光看向来人。

“您有没有想听的歌,我们给您放首歌听吧?”轻轻打开录音机,音乐旋律响起,老人嘴巴微微张开,双手慢慢握紧了志愿者的手。

不同于普通治疗,这是市善星公益协会“爱与陪伴”心灵呵护临终老人志愿服务项目,其宗旨就是帮助老人在宁静祥和中走完最后的时光。

用温暖抵消死亡的冰冷

“让志愿者成为弘扬生命关怀的坚强‘引擎\’,让‘爱与陪伴\’成为一种温暖的志愿服务方式。”市善星公益协会秘书长沙启娟告诉记者,人到了临终阶段,除了承受生理上的痛苦外,更要直面死亡的恐惧。事实上,这是很多人都无法面对的。因此,“爱与陪伴”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关注临终老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通过生活上的陪伴、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以专业的心灵呵护服务舒缓死亡带来的痛苦。

“要减轻或消除临终老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需要,让他们在余下的日子里生活得舒适而有尊严。”说起自己的服务经历,沙启娟至今难忘有一次去一对老夫妻家中。

大爷因为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老两口经常因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甚至会动手,两人已经分开吃饭睡觉很久。见到来服务的志愿者,老两口倒是一致对外,声称不需要帮助。几次登门拜访,沙启娟在慢慢打开老人的心扉后,专门用自己和母亲的例子开导大妈——因为母亲爱听养生课,被忽悠着花了不少冤枉钱,娘俩也为此吵过架。换位思考,沙启娟将一味的指责变为多沟通,多从精神层面去理解和关怀。而母亲也积极给予爱的正反馈,娘俩不仅修复了关系,母亲还主动劝说其他爱买各种保健品的老姐妹三思再掏钱。

“大妈特别理解,跟大爷的关系比以前好多了。老两口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和和睦睦地携手走好人生最后一程。”沙启娟说,如今再去探望老人,虽然病症已是无法治愈,但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让志愿者们备受鼓舞。

尽善尽美,入选省级项目典型

从不被接受,到完成使命,这样的经历志愿者们都曾经遇到。在不停歇的志愿服务中,他们已经逐渐游刃有余,能用自己专业的服务化解难题。

目前,市善星公益协会拥有注册志愿者262人,其中参与“爱与陪伴”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158人,自从2018年开展该项志愿服务以来,已为152位老人送去临终关怀服务2800余次,为近2万人次提供“爱与陪伴”心灵呵护临终老人理念的推广、临终关怀知识宣传等,引导正确的临终关怀观念被人们所接受。

临终关怀不能仅凭一腔热血,更要有专业的技巧。因此,市善星公益协会专门组织志愿者学习《十大服务技术》《十八条服务行为规范》等,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不仅如此,在陪伴临终老人时,采取二对一服务模式,项目负责人全程督导,通过祥和注视、用心倾听、音乐沟通等方式,陪伴临终老人为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而每次服务结束后,志愿者还要及时填写服务记录,做到服务有依据、有追踪、有反馈,以便不断改进完善。

“其实,自从母亲肝癌被确诊,我们心中已经做好了倒计时的准备。但是这一天真的来临时,痛苦还是比预想的更猛烈。”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最为无助、无措的时刻,是志愿者温柔的陪伴和耐心的服务,抚慰了遭受重创的情感,让她有勇气面对一切。

因为温柔细致的服务,“爱与陪伴”志愿服务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在省文明办公布的9月份“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中,“爱与陪伴”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项目典型。全省仅两个项目入选。

(蚌埠新闻网记者 靳 瑾 通讯员 余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