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湖南工业大学柯胜海团队率先开展智能包装设计研究与人才培养

2021-11-19 11:03来源:

  2018年,我国包装工业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元,位列全国39个工业门类的第14名,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包装工业是制造型服务业,99%的工业产品和生活制品都离不开包装。包装对商品起到保护、美化和增值作用,被誉为“商品的化妆师”。

  我国虽然是包装大国,但不是包装强国,主要表现在包装设计理念落后、包装制品科技含量低、环境友好性差、包装垃圾不易分类等。究其根本原因,是包装行业人才相对缺乏,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制约了包装技术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全国包装行业约有300万从业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高级技师资格的人员比例不足4%,明显低于全国6%的平均数。

  随着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包装行业迎来由传统包装向智能包装转型的机遇。智能包装逐渐被市场接受并开始快速发展,RFID技术、电子油墨、导航定位、二维码、AR/VR等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包装,赋予商品包装更多更有用的新功能,比如防伪追溯、运输监控、网络促销、虚拟展示等。

  传统包装设计的人才培养,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智能包装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包装形式,对智能包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目前,传统包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远远不能适应智能包装设计的需求。因此,探索智能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建设智能包装设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显得越发重要。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是我国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摇篮,于上世纪80年代开办包装设计专业课程,是国内最早开办包装设计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该校以包装设计教育和人才培养为特色,为我国包装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水平包装设计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

  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主动适应包装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办学方向,在国内外率先开设智能包装设计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专业方向,取得非常显著的办学效果。

  该学院副院长柯胜海副教授早在2008年便开展智能包装设计研究,2010年开设智能包装设计研究生课程,2017年开设智能包装设计本科专业方向。他主持的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能化包装设计研究”是该领域里第一个国家级课题。经过柯胜海团队近四年的研究和攻关,该课题已经通过专家鉴定,于近期顺利结题。同时,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智能包装设计》已经以专著的形式出版,是智能包装设计领域里的第一部专著。

  据悉,柯胜海副教授在从事智能包装教学和研究之前,曾基于移动互联网成功研发出功能类似现在微信的通讯软件(当时微信尚未面市),受到当时市场的青睐。有投资机构主动找到他,想与他一起成立公司运营该软件,柯胜海副教授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做好智能包装设计的教学和研究,放弃了那次很好的创业机会。

  截止目前,柯胜海研究团队已经培养出智能包装设计研究生7名,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专题研究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30余件,出版专著3部、教材6部,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团队的设计作品获国际、国内大奖100余项,为国内外智能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柯胜海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智能包装设计研究的团队,这个团队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为我国智能包装设计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之路,这将为我国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的迈进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持。”中国包装联合会副秘书长吴红军先生对柯胜海团队做出这样的评价。

  “智能包装设计研究课题的完成,不仅为行业培养了高水平智能包装设计人才,还出版了《智能包装设计》专著,在行业内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后续我们将通过持续深入的研究,深度融合当前最先进的支撑技术,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智能包装行业输送最多最好的高层次设计人才,助推我国包装工业在5G时代实现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转变。”柯胜海副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