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纬30°食安云助农实践团”深入安徽省岳西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翠绿掩映的王畈葡萄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周文静面对直播镜头热情洋溢:“空气里都飘着葡萄的香甜!”直播间瞬间涌入数百名观众,“想买”“怎么下单”的弹幕频频刷屏。这支由4名大二学生组成的团队,用专业知识与新媒体技能为深山特产开辟“出山云路”。
变废为宝:桑枝菌棒“链”出共富路
在思远生态农业公司车间,一排排整齐的菌袋映入眼帘。“这些菌棒原料是废弃的桑枝,通过‘三帮扶’机制带动乡亲增收。”公司负责人介绍道。实践首日,团队详细记录这一创新模式:生产用工帮扶吸纳周边50户村民就业;菌棒发放帮扶支持200户家庭庭院种植;股权分红帮扶带动30户脱贫户增收。每年消耗的3000吨废弃桑枝,“变身”为远销海外的木耳和桑枝工艺品。
专业视角:为农产增值“点睛”
次日,在徽相印食品公司瓜蒌子加工车间,团队成员观察“三筛三选”工艺后提出建议:“瓜蒌子蛋白质含量高达24%,建议突出‘高蛋白’标识。”公司技术主管回应:“学生们的专业视角给了产品升级新思路!”
云端带货:知识科普引爆流量
实践期间,“北纬30°食安云助农”抖音号迎来首播。镜头前,团队成员胡銍晟手举葡萄,向网友科普:“岳西昼夜温差达12℃,更有利于花青素积累,营养价值更高!”短短两小时直播,吸引了934人次观看,收获2.7万点赞,评论区互动超过182条。网友纷纷留言:“原来高山葡萄营养这么丰富!”“涨知识了!”
强强联手:生态黑猪“香”飘上海
几天后,团队走进抖音助农达人“大别山王姐”的直播间。镜头扫过黑猪散养的山林,成员吴巨鑫详细介绍生态养殖优势:“喝山泉、吃野果长大的黑猪,肉质好,不饱和脂肪酸占比高达42%!”当晚直播间销售额达4500元,最远订单销往上海市。看着快速打包发货的场景,王畈葡萄园负责人王玉感慨:“这批订单比以往快了很多,年轻人真了不起!”
孵化未来:探索助农“新范式”
实践期间,团队还结合调研成果,向岳西县农业农村局提出了建设“大学生直播孵化中心”的方案,精准对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电商提档升级”的要求。县农业农村局产业科负责人对此高度评价:“学生们探索的‘专业研判+云端带货’模式,为青年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范式。”
“自找苦吃”的青春答卷
“总书记嘱托青年‘自找苦吃’,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我们深有体会。”返程途中,团队负责人胡锴翻看着厚厚的工作笔记,上面记录着丰硕的成果:编写的200份通俗易懂的方言版《家庭食品储存指南》已发放到农户手中;创建的“食安云助农团”账号平台收到37条农产品咨询;桑枝木耳产业的“三帮扶”案例被纳入县级乡村振兴案例库。运输车载着最后一批订单驶向快递站,车身上“青春助农”的贴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映照着学子们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助农答卷。
供稿:胡锴、胡銍晟、周文静、吴巨鑫